澄江生物群发现40周年纪念活动——国际古生物学术论坛 (第一轮通知)
澄江生物群自1984年7月1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侯先光发现至今已近40年。澄江生物群的发现,引起了世界科学界的轰动,被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一直都是科学界“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研究的热点领域。澄江生物群2012年7月1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个且亚洲唯一的化石类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自然遗产证书上评价说:澄江生物群展示了非凡的、保存精美的生命演化记录
澄江生物群自1984年7月1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侯先光发现至今已近40年。澄江生物群的发现,引起了世界科学界的轰动,被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一直都是科学界“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研究的热点领域。澄江生物群2012年7月1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个且亚洲唯一的化石类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自然遗产证书上评价说:澄江生物群展示了非凡的、保存精美的生命演化记录
2023年12月29日,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隆重举行了2023年度学术委员会年会,邀请了古生物学领域众多的杰出专家学者。此次年会旨在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和讨论,推动古生物学的发展与创新,邀请各位专家学者对古生物研究院未来的发展与规划进了行专业的指导并就古生物研究院的实际情况给出中肯建议。 会议首先由古生物研究院院长冯卓研究员主持,他介绍了各位与会委员和嘉宾。云南大学校长方精云为年会
晚古生代末期是石松类植物演化的重要地质转折时期。云南昭通桃树井剖面连续发育了上二叠统—下三叠统陆相地层,是研究古、中生代之交石松类植物演化的重要地层剖面。近年来,为了解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的成因与发生机制,前人对该剖面深入开展了高分辨率沉积地球化学研究,而缺乏该时期石松类植物的专门相关研究。石松类大孢子是异孢石松类植物的雌性繁殖细胞,因其丰富的化石记录和独特的形态和超微结构,对认识地质历史时期
2023年12月01日,受古生物研究院冯卓院长邀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倪喜军研究员在云南大学礼贤楼报告厅,作了“人属的系统发育和多样性演化的源与汇”的学术报告。倪喜军研究员从人类在生物分类系统中的位置和与其他生物的关系,物种之间、群体之间以及个体之间的遗传以及人类进化历史中的起源和发展等方面展开,报告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引起了现场师生们的热烈讨论。 倪喜军研究员是北京师范大学动物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3年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2023年共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5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4人。 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学术院长徐星教授 当选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 徐星,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学术院长。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生代陆相脊椎动物化石及地层学研究,为推进恐龙古生物学发展做出了系统性和原创性的贡献
薄囊蕨类植物在晚二叠世(乐平世)已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虽然相关化石记录多为分散保存的蕨叶、羽片或茎干,该类化石对认识蕨类植物的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最近,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植物古生态研究团队在云南上二叠统宣威组中发现一薄囊蕨类植物新种,定名为云南天石蕨(新种)Szea yunnanensis Guo, Zhou et Feng sp. nov.。结合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
2023年11月13日下午,云南省地质调查院杨淑胜院长一行人到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交流调研,古生物研究院冯卓院长携研究院教职工代表陈剑波等召开座谈交流会议,旨在加强双方科研合作,促进地质领域的发展与创新。此次活动不仅为两个单位提供了深入交流的平台,更为未来合作带来了良好的前景。 地质调查院作为权威的地质调查机构,凭借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优秀的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地质资源勘探、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要求全党同志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为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培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更好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政治责任,2023年7月3日至5日,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植物古生态团队部分教师、学生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开展
2023年10月25日,受古生物研究院冯卓院长邀请,加拿大自然博物馆古生物部研究员吴肖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尤海鲁在云南大学礼贤楼报告厅分别作了“龟类的早期历史”和“楚雄侏罗纪恐龙”的学术报告。 吴肖春研究员主要研究中生代爬行动物分类、系统关系、形态功能以及鳄型动物和龟类的起源和早前演化。本次报告他从龟鳖类的早期演化为出发点,通过对罗氏祖龟、中国始喙龟、半甲齿龟等龟类化
2023年10月19日,受古生物研究院冯卓院长邀请,捷克孢粉学家Jiri Bek教授在云南大学礼贤楼报告厅,作了“Manmade versus natural Paleozoic plant and spore taxa”的学术报告。Jiri Bek教授主要从植物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不同分类方式展开了此次学术报告。人为分类一般针对散落的植物残体,通过一些共同结构和特征将其归为同一个类群;而自然
共有 344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5 页 当前第 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