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研究进展 > 正文
研究进展
云南昭通晚二叠世石松类大孢子研究新进展
发布日期:2023-12-12 作者: 来源:

晚古生代末期是石松类植物演化的重要地质转折时期。云南昭通桃树井剖面连续发育了上二叠统—下三叠统陆相地层,是研究古、中生代之交石松类植物演化的重要地层剖面。近年来,为了解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的成因与发生机制,前人对该剖面深入开展了高分辨率沉积地球化学研究,而缺乏该时期石松类植物的专门相关研究。石松类大孢子是异孢石松类植物的雌性繁殖细胞,因其丰富的化石记录和独特的形态和超微结构,对认识地质历史时期石松类植物的组成和演替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植物古生态研究团队利用酸浸解法,结合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技术,首次从桃树井剖面的上二叠统宣威组中识别出一种新型石松类大孢子,并将其命名为昭通尖桩大孢(新种)Flabellisporites zhaotongensis Sui, McLoughlin et Feng sp. nov.。该大孢子以具有三射线和不构成明显赤道环等结构为主要特征,透射电子显微研究表明,当前大孢子的外壁共包括4层。因第二层疏松层由平行于基底层排列的孢粉素颗粒组成,表明其属于水韭目。这是首次在晚古生代地层发现Flabellisporites型大孢子,也是首次为Flabellisporites型大孢子亲缘关系的确定提供了证据,不仅丰富了桃树井剖面宣威组中石松类植物的多样性,同时也为深入认识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前夕石松类植物的演化和植被群落组成提供了线索。

近日,该成果发表于古植物学国际权威期刊《古植物与古孢粉学论评》(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博士生隋群为论文第一作者,冯卓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第二次青藏科考、国家留学基金委等项目资助。

论文信息:Qun Sui, Hong-Xiao Zhan, Deng-Chen Zhou, Yi-Ning Niu, Jianbo Chen, Stephen McLoughlin, Zhuo Feng, 2024. Morphology and wall ultrastructure of a unique megaspore, Flabellisporites zhaotongensis Sui, McLoughlin et Feng sp. nov., from the upper Permian of Southwest China. 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 321, 105036.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revpalbo.2023.105036

1.Flabellisporites zhaotongensis Sui, McLoughlin et Feng 2024的形态结构

2.Flabellisporites zhaotongensis Sui, McLoughlin et Feng 2024的壁层超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