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家发现早期蠕形动物适应性进化而丢失腿肢的证据
近期,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urrent Biology》发表了云南大学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及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合作完成的题为“一个寒武纪早期管居叶足动物”(A Tube-Dwelling Early Cambrian Lobopodian)的科研论文。在该论文中,研究人员揭秘了寒武纪“澄江生物群”中形态奇...
近期,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urrent Biology》发表了云南大学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及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合作完成的题为“一个寒武纪早期管居叶足动物”(A Tube-Dwelling Early Cambrian Lobopodian)的科研论文。在该论文中,研究人员揭秘了寒武纪“澄江生物群”中形态奇...
近期,国际地学期刊《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刊发了我所王新欣助理研究员的研究论文:A continuous record of vegetation and climate change over the past 50,000 years in the Fujian Province of eastern subtropical China。该文通讯作者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黄...
2018年2月26日-3月5日,深时所师生参加了由云南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郑洪波教授与东京大学地球与行星学系Tada教授共同组织的“云南大学-东京大学地球系统科学联合培养项目”。中日地球系统科学联合培养项目启动仪式合影云南大学校长林文勋以及云南省外国专家局有关领导出席了联合培养项目...
苏铁是一类常见的观赏植物,隶属于裸子植物门的苏铁纲。现生苏铁共有10—11属,约300种,仅分布于亚洲、美洲、澳洲和南非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苏铁在中生代曾非常繁盛,不仅分异度极高,而且分布广泛,在当时各大植物地理区系都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恐龙称霸的中生代亦称为苏铁时代。尽管,石炭纪和...
2017年9月28日至10月14日,应深时陆地生态研究所冯卓研究员的邀请,德国明斯特大学Hans Kerp教授和Benjamin Bomfleur博士等一行到访云南大学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学术访问。Hans Kerp教授是国际著名古植物学家,古植物学权威期刊《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主编,德国明斯特大学地质...
冯卓团队在昆虫社会化和“农业化”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云南大学深时陆地生态研究所冯卓研究员带领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在昆虫社会化和“农业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Late Permian wood-borings reveal an intricate network of ecological relationships”为题于2017年9月15日在国际著名综...
冯卓应邀为《Current Biology》发表综述文章应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邀请,深时陆地生态研究所冯卓研究员撰写小型综述文章《晚古生代植物》(The Late Palaeozoic Plants),并于今日在线发表(论文链接:http://www.cell.com/current-biology/fulltext/S0960-9822(17)...
本内苏铁目(Bennettitales)是一类已灭绝的裸子植物,常见于全球晚三叠世至白垩纪的地层。本内苏铁目外观近似于现生苏铁,但叶片具有双唇式(syndetocheilic/brachyparacytic)气孔器与苏铁的单唇式气孔器(haplocheilic/cyclocytic)区别。异羽叶属(Anomozamites)是本内苏铁目最为常见的叶部化...
晚古生代松柏类植物树皮解剖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由于大型植物茎干在化石化过程中常以“脱皮”形式保存,严重限制了人们对地质历史时期树皮的解剖学特征和演化认识。我们通过对晚二叠世松柏类植物树皮的系统解剖学研究,首次报道华夏植物群中裸子植物树皮的解剖学特征,为松柏类植物的系...
叶肢介是生活于小型陆地水域中的甲壳类节肢动物,最早的化石记录见于泥盆纪地层,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成员之一,对于陆相地层划分、对比和时代卡定以及古生态重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是发现叶肢介化石最多的国家,目前已发现的叶肢介化石属种占世界总量的六分之一左右,而泥盆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