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顺东团队发现7000万年前正孵卵的窃蛋龙化石与现代鸟类孵蛋姿态一致
近日,云南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在《Science Bulletin》上发表了一项题为《An oviraptorid preserved atop an embryo-bearing egg clutch sheds light on the reproductive biology of non-avialan theropod dinosaurs》的研究成果。该项研究报道了发现于我国江...
近日,云南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在《Science Bulletin》上发表了一项题为《An oviraptorid preserved atop an embryo-bearing egg clutch sheds light on the reproductive biology of non-avialan theropod dinosaurs》的研究成果。该项研究报道了发现于我国江...
木化石是地质历史时期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茎干残体的统称。中国中生代地层,特别是侏罗纪和白垩纪地层,产出大量裸子植物木化石标本。前人对中国中生代木化石的研究主要涉及松柏类、银杏类等木材的比较解剖学方面,然而关于木化石所保存的古气候、古环境、植物生态生理响应等方面的研究较少。 最...
物种之间的共生关系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态关系之一,是生态系统复杂化的一项重要驱动力。寒武纪早期后生动物的辐射演化构建了最早的、以现生动物门类为主的海洋生态系统。以前认为,寒武纪早期海洋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可能不高,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以捕食、表共生(如腕足动物固着生长在彼...
现代火山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具有显著影响,特别对森林生态系统里的植食性昆虫居群可产生致命影响。然而由于缺乏化石证据,我们至今对地质历史时期火山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还不清楚。乌达火山灰植物群亦称为乌达植物庞贝城(Vegetational Pompeii),是2003年发现于我国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区太原...
北京时间2020年6月25日23:00,美国《细胞》(Cell)出版集团子刊《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Nature Index期刊,影响因子9.193)以报道(Report)形式在线发表了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刘煜研究员、侯先光研究员、翟大有研究员与哈佛大学Javier Ortega-Hernández副教...
在现代陆地生系统中,生物多样性从两极到赤道随纬度降低而显著升高。这种现象几乎存在于所有主要生物门类,如真菌、陆地植物、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化石记录显示,晚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多样性也表现出这种纬度梯度(latitudinal gradient)现象。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研究,我们对当今陆生生物...
鳃足纲是一类较为原始的小型水生甲壳动物,起源于古生代寒武纪,现存约800余种,分布于世界各地。鳃足纲依据其宏观形态可大致分为叶肢介、枝角类、背甲类(鲎虫)和无甲类几个类群。多数鳃足类动物生活于小型陆地水域中。淡水鳃足动物化石是古生代晚期—中生代末期陆相沉积中极具代表性的成员,并且...
环节动物(身体分节的蠕虫)是当今动物界中一个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的重要门类,广泛分布于各种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中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常见的蚯蚓、水蛭和沙蚕。多毛类动物是环节动物中物种最丰富、进化历史最悠久的一个类群,身体具有成对带刚毛的疣足,主要生活在海洋中。对早期多毛类动物...
地球在45亿多年的演化历史中,发生了多次生物大型集群绝灭事件,其中发生在约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事件是最大的一次,对生物界的演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事件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超过95%的海洋物种和超过75%的陆生脊椎动物的绝灭,使生物界完成了从古生代演化生物面...
近期,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urrent Biology》发表了云南大学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及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合作完成的题为“一个寒武纪早期管居叶足动物”(A Tube-Dwelling Early Cambrian Lobopodian)的科研论文。在该论文中,研究人员揭秘了寒武纪“澄江生物群”中形态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