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战略资源研究领域的新进展
天然气水合物和深海稀土是全球最为关注的两大深海战略性矿产资源,具有重要的资源和环境的研究意义。然而,上述资源的富集、迁移规律和机制仍有较大争议。同时,稀土元素一直作为示踪地质历史时期环境演化的关键指标,但其示踪的可靠性相对缺乏现代海洋的关键证据,一定程度的制约了稀土元素在...
天然气水合物和深海稀土是全球最为关注的两大深海战略性矿产资源,具有重要的资源和环境的研究意义。然而,上述资源的富集、迁移规律和机制仍有较大争议。同时,稀土元素一直作为示踪地质历史时期环境演化的关键指标,但其示踪的可靠性相对缺乏现代海洋的关键证据,一定程度的制约了稀土元素在...
2.52亿年前的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时期(PTB)发生了显生宙规模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华南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的崩溃以华夏植物群和煤层的突然消失为主要特征,并伴随着与火山活动有关的环境恶化现象,比如野火频发、土壤侵蚀加剧、酸雨腐蚀等。细粒碎屑岩的化学风化指数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历史时期风化作用...
北京时间2022年3月23日18点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影响因子14.919)发表了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马晓娅团队的题为“澄江生物群栖息于三角洲环境”(The Chengjiang Biota inhabited a deltaic environment)的科研论文。该团队的外籍博士后Farid Sal...
为庆祝中国古生物学一百多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国际古生物学、演化生物学等领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国际著名期刊英国皇家学会自然科学会报(The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邀请云南大学马晓娅、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光旭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2022年2月7日,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侯先光、刘煜团队与美国哈佛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应邀在Top期刊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影响因子:6.237)发表文章,深入研究并探讨了在全球地层中...
蕨类植物自晚古生代出现,一直演化发展延续至今,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华南板块在晚二叠世位于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莲座蕨植物在当时的植被系统中占比很高。中国晚古生代华夏植物群报道了大量莲座蕨植物标本,但主要是对其营养部分的形态描述与对比,而对于繁殖部分的研究较少,严...
中国西南地区上二叠统(乐平统)产出数量和多样性丰富的莲座蕨类植物化石,对认识蕨类植物在华南板块的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最近,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植物古生态团队在云南上二叠统宣威组中发现一莲座蕨类植物新种,定名为Qasimia yunnanica Guo et Feng。结合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
2021年7月30日北京时间17:00,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科研人员与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及德国慕尼黑大学组成的科研团队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发表题为“Exites in Cambrian arthropods and homology of arthropod limb branches”的学术论文。云南大学刘煜研究...
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杨显峰等经过四年多艰苦的野外考察和挖掘工作,在昆明海晏发现了一个新的澄江生物群化石产出剖面(图1)。海晏特异埋藏化石库(Haiyan Lagerstätte)产出了极其丰富的不同门类的早、中期个体发育阶段的化石标本,甚至包括三维立体保存的卵化石。目前已采集到118个物种,至少...
原始叶枝杉型木属(Protophyllocladoxylon)是木化石常见的一个形态属,广泛分布于世界范围内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地层中,最新的研究表明该属具有19个种。其中,侏罗纪全球范围内共报道6种,中国仅报道1种。 最近,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植物古生态团队对新疆三塘湖盆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新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