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化石三维结构虚拟重建及渲染软件培训会在云南大学举行
2019年11月20日至22日,古生物化石三维结构虚拟重建及渲染软件培训会在云南大学呈贡校区学生会堂成功举行。该培训会由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云南大学)、教育部“云南重大生物演化事件及古环境”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云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
2019年11月20日至22日,古生物化石三维结构虚拟重建及渲染软件培训会在云南大学呈贡校区学生会堂成功举行。该培训会由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云南大学)、教育部“云南重大生物演化事件及古环境”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云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
2019年11月22日,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在云南大学呈贡校区礼贤楼1208会议室举行了学术委员会年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合影古生物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研究员,南京大学沈树忠院士等15位学术委员会委员参加了此次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均...
云南大学脊椎动物演化研究院隶属云南大学“双一流”大学重点建设的五个学科群之一。研究院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基于云南省及其周边省份、相邻国家赋存古脊椎动物化石资源优势,开展以下方向的研究:1)中生代哺乳动物研究;2)新生代哺乳动物研究;3)恐龙研究;4)古蛋白研究;5)生物年代学研究;...
近日,云南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签署《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云南大学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展合作科研、联合培养人才、建设平台站点、组织学术会议及培训、组织科普教育及成果展示等活动,共建云南大学脊椎动物演化研究院。 中国科...
2019年9月17日,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受邀参加在云南省博物馆举办的“2019年全国科普日云南省主场活动”,主要展示了实验室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方向与成果,以及显微CT在化石方面的应用。 图一 全国科普日云南省博物馆展览会场概况 全国科普日,是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颁...
9月3日,Nature出版集团子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通讯生物学)在线发表了云南大学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侯先光研究团队与英国莱斯特大学、牛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中国科学院的同行共同完成的题为“寒武纪早期不同高肌虫附肢结构的差异揭示了干群真节肢动物躯体模式的多样化”(Variation...
2019年8月6日,我实验室侯先光教授团队的节肢动物研究小组在生物医学类期刊BMC Evolutionary Biology上发表了对澄江生物群中的真节肢动物月形中华疑虫的研究成果。论文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陈笑寒在共同通讯作者刘煜研究员的指导下,与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玉溪师范学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合...
2019年7月10日,云南大学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邀请了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宋希坤博士后做了“中国与两极海域桧叶螅科刺胞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的报告。宋希坤博士在做报告宋希坤简介:宋希坤在博士期间师从我国著名海洋生物学家刘瑞玉院士,2017年1月获中国科学院大学、中...
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将于2019年7月12日至2020年2月24日举办一场名为“最早的动物(First Animals)”的展览。此次展览将带领参观者从6亿年前开始,追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在海洋世界中是如何开始发展的。这场壮观的展览也将挑战参观者对“什么是动物”这一问题的认识。此次展出包括了自然史...
2019年5月26日至31日,古生物实验室刘煜研究员、博士后Denis Audo前往香港参加2019年度国际甲壳动物学术研讨会。图 1 2019年度国际甲壳动物学术研讨会在香港举办 会上,刘煜研究员作了名为“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reveals three-dimentionally preserved appendages in a Cambrian stem-g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