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冯卓团队揭示植物感夜性起源机制
有些植物拥有一种神奇的能力,即它们的叶片在白天展开,而在夜晚合拢或下垂,这种能力称为植物感夜性(nyctinasty)。千百年来,植物叶片这种规律的周期性运动现象一直吸引着人们的广泛关注。1880年,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在其巨著《植物的运动本领》(The Power of Movement in Plants)一书中,形象地称这种现象为“植物的睡眠运动”。然而,由于
有些植物拥有一种神奇的能力,即它们的叶片在白天展开,而在夜晚合拢或下垂,这种能力称为植物感夜性(nyctinasty)。千百年来,植物叶片这种规律的周期性运动现象一直吸引着人们的广泛关注。1880年,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在其巨著《植物的运动本领》(The Power of Movement in Plants)一书中,形象地称这种现象为“植物的睡眠运动”。然而,由于
以4.2 ka事件为标志的中-晚全新世过渡期在全球范围内经历了显著的气候变化,尤其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这些气候变化被认为与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消亡有关。在中国,该时期也见证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转变。然而,在这一关键过渡期,中国东亚季风区水文气候如何变化仍不清楚。华北地区的古水文记录普遍表现出明显的干旱,而越来越多来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研究表明这一时期气候湿润
古生物研究院招聘行政助理的公告 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为了加强和完善科研项目的实施和日常管理,更好的完成双一流建设工作任务,根据实际所需,现急需聘用行政助理协助进行日常管理工作。 为顺利完成项目研究并全面开展科研工作,根据工作需要,本着“公平公正、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合同管理”原则,我院现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聘行政助理岗位,欢迎有志者报名。 一、招聘范围: 公开招聘校内外毕业生 二、招聘人数及岗位
赵涛(Tao Zhao) 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Email:zhaotao@ynu.edu.cn 教育经历 2013.9-2018.6 南京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博士 导师:周忠和研究员/姜宝玉教授 2009.9-2013.6 南京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学士 工作经历 2022.8至今
昆虫的植内产卵(endophytic oviposition)行为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生殖策略,即昆虫使用特化的产卵器将卵产到叶片或树皮等植物组织里。这种生殖策略可以使虫卵得到有效保护,从而提高后代的存活率。尽管这种产卵行为出现于多个现生昆虫类群,但由于缺乏实体化石的直接证据,目前我们对远古时期植内产卵昆虫的生物学和演化历程还不了解。最近,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冯卓团队首次为地质历史时期植内产卵
植物界也存在动物界的反哺现象。植物树干或树桩腐烂后,可为落在其上的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这种树干或树桩称之为“哺育木”(nurse log)。哺育木是现代森林群落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保障群落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这种植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现象广泛出现于不同气候环境条件和不同纬度地区的森林群落系统里,尤其在湿热的森林系统中最常见。尽管哺育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维系和发
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刘煜团队携手美国哈佛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委员会等国内外合作团队对寒武纪澄江生物群大附肢节肢动物多节尖峰虫(Jianfengia multisegmentalis Hou, 1987)的研究成果近日以文章《Ventral organization of Jianfengia multisegmentalis Hou, and its
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刘煜团队携手美国哈佛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委员会等国内外合作团队对寒武纪澄江生物群大附肢节肢动物多节尖峰虫(Jianfengia multisegmentalis Hou, 1987)的研究成果近日以文章《Ventral organization of Jianfengia multisegmentalis Hou, and its
后生动物门类的起源与早期演化过程是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的重要交叉研究领域。近日,古生物研究院丛培允课题组与国内外合作者共同揭示了两侧对称动物的一个特殊支系——触手冠类(包括腕足动物门、帚虫动物门和苔藓虫动物门)在寒武纪早期的形态特征,相关成果以《A Cambrian tommotiid preserving soft tissues reveals the metameric ancestry
天然气水合物和深海稀土是全球最为关注的两大深海战略性矿产资源,具有重要的资源和环境的研究意义。然而,上述资源的富集、迁移规律和机制仍有较大争议。同时,稀土元素一直作为示踪地质历史时期环境演化的关键指标,但其示踪的可靠性相对缺乏现代海洋的关键证据,一定程度的制约了稀土元素在地质学的广泛应用。我校古生物研究院客座教授郭庆军研究员和其博士研究生邓义楠利用超衡量元素、非传统同位素和铀系测年等尖端
共有 344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5 页 当前第 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