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Evolutionary Biology》发表侯先光团队寒武纪真节肢动物研究成果
2019年8月6日,我实验室侯先光教授团队的节肢动物研究小组在生物医学类期刊BMC Evolutionary Biology上发表了对澄江生物群中的真节肢动物月形中华疑虫的研究成果。论文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陈笑寒在共同通讯作者刘煜研究员的指导下,与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玉溪师范学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使用高精度显微CT技术对月形中华疑虫进行了细致的形态学研究。 图1 月形中华疑虫复原
2019年8月6日,我实验室侯先光教授团队的节肢动物研究小组在生物医学类期刊BMC Evolutionary Biology上发表了对澄江生物群中的真节肢动物月形中华疑虫的研究成果。论文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陈笑寒在共同通讯作者刘煜研究员的指导下,与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玉溪师范学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使用高精度显微CT技术对月形中华疑虫进行了细致的形态学研究。 图1 月形中华疑虫复原
2019年7月10日,云南大学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邀请了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宋希坤博士后做了“中国与两极海域桧叶螅科刺胞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的报告。 宋希坤博士在做报告 宋希坤简介: 宋希坤在博士期间师从我国著名海洋生物学家刘瑞玉院士,2017年1月获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博士学位。现为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MEL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海洋底栖无
植物与蛀木甲虫相互作用研究新进展 昆虫是当今陆地生态系统中分异度最高的宏体生物类群,已经命名的约有100余万种。目前普遍认为,昆虫复杂多样的食性可能是形成昆虫多样性如此之高的重要原因。蛀蚀木材无疑是昆虫一种非常特殊的取食方式和生存策略,出现在多个昆虫类群中,特别是鞘翅目的吉丁虫科、天牛科、象甲科、小蠹科等支系。昆虫的蛀木行为即昆虫幼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蛀蚀木材,并在木材中留下连续蛀孔的现象。由于
晚二叠世是植物演化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是二叠纪末地球上最大绝灭事件前的古生代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直接证据,也是包括现生薄囊蕨紫萁目在内的一些重要植物类群在地球上首次出现并随之在中生代繁荣的有力见证。 插图:Tiania resinus He et Wang, 2019 最近,深时陆地生态研究所何小元团队对采自云南东部乐平统(晚二叠世)宣威组的紫萁类矿化根状茎进行了详细解剖学研究,根据该
叶肢介是生活于小型水体中的甲壳类节肢动物,在中生代十分繁盛。由于具有扩散性强,多样性高,演化迅速等特点,叶肢介化石对于陆相地层对比,年代卡定和古生态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是陆相地层研究的重点对象。热河生物群是我国最著名的中生代陆相生物群,包括大量极具科学价值的重要化石。东方叶肢介是热河生物群最具代表性的成员之一,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深时陆地生态研究所博士后廖焕宇博士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
叶肢介是生活于小型水体中的甲壳类节肢动物,在中生代十分繁盛。由于具有扩散性强,多样性高,演化迅速等特点,叶肢介化石对于陆相地层对比,年代卡定和古生态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是陆相地层研究的重点对象。热河生物群是我国最著名的中生代陆相生物群,包括大量极具科学价值的重要化石。东方叶肢介是热河生物群最具代表性的成员之一,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深时陆地生态研究所博士后廖焕宇博士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
2019年7月5日,应所长冯卓教授邀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倪喜军研究员到访云南大学深时陆地生态研究所,并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The Big History of Human Beings》。 倪喜军研究员为大家作报告 倪喜军研究员主要从事新生代哺乳动物与灵长类动物研究,在灵长类起源与早期辐射、亚洲内陆干旱化与哺乳动物演化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共发表论文
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将于2019年7月12日至2020年2月24日举办一场名为“最早的动物(First Animals)”的展览。此次展览将带领参观者从6亿年前开始,追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在海洋世界中是如何开始发展的。这场壮观的展览也将挑战参观者对“什么是动物”这一问题的认识。 此次展出包括了自然史博物馆的借入标本、原有标本,以及与牛津印刷合作社合作制作的艺术复原作品。 展出标本之艺术复原
为了促进高校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增强青年学生对科学研究的了解,提高广大学生对从事科研工作的兴趣,特别是选拔优秀学生继续学业深造,云南大学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将于2019年7月8日至7月12日期间开展2019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 活动内容包括: 一、活动时间 2019年7月8日至7月12日 二、申请资格 申请我校“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的学生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推免资格高校
2019年5月26日至31日,古生物实验室刘煜研究员、博士后Denis Audo前往香港参加2019年度国际甲壳动物学术研讨会。 图 1 2019年度国际甲壳动物学术研讨会在香港举办 会上,刘煜研究员作了名为“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reveals three-dimentionally preserved appendages in a Cambrian
| 共有 344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5 页 当前第 1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