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时所师生参加中日联合野外地质实习
2018年2月26日-3月5日,深时所师生参加了由云南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郑洪波教授与东京大学地球与行星学系Tada教授共同组织的“云南大学-东京大学地球系统科学联合培养项目”。 中日地球系统科学联合培养项目启动仪式合影 云南大学校长林文勋以及云南省外国专家局有关领导出席了联合培养项目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结束后,为期8天的中日联合野外地质实习正式开始。60余名中日师生从昆明出发,途径具有
2018年2月26日-3月5日,深时所师生参加了由云南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郑洪波教授与东京大学地球与行星学系Tada教授共同组织的“云南大学-东京大学地球系统科学联合培养项目”。 中日地球系统科学联合培养项目启动仪式合影 云南大学校长林文勋以及云南省外国专家局有关领导出席了联合培养项目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结束后,为期8天的中日联合野外地质实习正式开始。60余名中日师生从昆明出发,途径具有
近日,第八届云南省青年科技奖获奖者名单公布。云南大学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马晓娅上榜,成为10位获奖者之一,并参加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的角逐。 马晓娅系云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省级创新团队负责人,其长期研究早期动物的起源和演化问题,在对动物进化历程中一些主要分支辐射事件的探索方面颇有建树,开创的神经古生物学已产生重要的国际影响。截至目前,马晓娅已在
(云大新闻网2月2日消息)2月1日,《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张喜光教授、杨杰副研究员及其团队成员共同完成的题为“中国寒武纪早期抚仙湖虫类揭示真节肢动物颚基原节的起源”(Early Cambrian fuxianhuiids from China reveal origin of the gnathobasic
近日,教育部下发《关于“转化医学与临床研究”等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立项建设的通知》(教技函〔2017〕52号),决定对24个学校的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予以立项建设,我校“云南重大生物演化事件及古环境”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获准立项,是我省唯一立项建设的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我国古生物化石资源丰富,古生物学近年来成为我国基础学科在国际上的亮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与联合实验室
丛培允,山东菏泽人,汉族。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联系方式 ResearchGate Profile; Google Scholar Profile 邮箱:cong@yun.edu.cn;conpy@163.com;congpeiyun@gmail.com 电话:0871-65031482 传真:0871-65035365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呈贡大学城东外环南路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
苏铁是一类常见的观赏植物,隶属于裸子植物门的苏铁纲。现生苏铁共有10—11属,约300种,仅分布于亚洲、美洲、澳洲和南非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苏铁在中生代曾非常繁盛,不仅分异度极高,而且分布广泛,在当时各大植物地理区系都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恐龙称霸的中生代亦称为苏铁时代。尽管,石炭纪和二叠纪都曾有少量与现生苏铁非常类似的化石标本的报道,但由于缺乏解剖学信息,这些古生代的化石标本是否真正属于苏铁一直
2017年9月28日至10月14日,应深时陆地生态研究所冯卓研究员的邀请,德国明斯特大学Hans Kerp教授和Benjamin Bomfleur博士等一行到访云南大学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学术访问。 Hans Kerp教授是国际著名古植物学家,古植物学权威期刊《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主编,德国明斯特大学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古植物研究所所长,曾任
姓名:麦慧娟 职称:博士后 邮箱:jennymhj@126.com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云南大学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 邮编:650091 个人简介 麦慧娟,女,汉族,云南昆明人,1988年1月出生,博士学位,现为云南大学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主要从事考古遗存及古生物的科技分析工作及相关研究。 学习和工作经历 2017.07–今
冯卓团队在昆虫社会化和“农业化”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云南大学深时陆地生态研究所冯卓研究员带领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在昆虫社会化和“农业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Late Permian wood-borings reveal an intricate network of ecological relationships”为题于2017年9月15日在国际著名综合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 共有 344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5 页 当前第 2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