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古生物学青年学者论坛在云南大学顺利举行
2019年11月23日至24日,第五届中国古生物学青年学者论坛在云南大学举办。论坛自2014年起由周忠和院士、沈树忠院士、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共同发起,至今已经是第五届。此次会议参会总人数逾百人,参会机构近20个。 图1 参会学者合影 图2 开幕式致辞 开幕式由
2019年11月23日至24日,第五届中国古生物学青年学者论坛在云南大学举办。论坛自2014年起由周忠和院士、沈树忠院士、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共同发起,至今已经是第五届。此次会议参会总人数逾百人,参会机构近20个。 图1 参会学者合影 图2 开幕式致辞 开幕式由
2019年11月20日至22日,古生物化石三维结构虚拟重建及渲染软件培训会在云南大学呈贡校区学生会堂成功举行。该培训会由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云南大学)、教育部“云南重大生物演化事件及古环境”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云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办。来自中国各地科研机构、高校、博物馆等19家单位的80多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
叶肢介是生活于小型陆地水域中的甲壳类节肢动物,最早的化石记录见于泥盆纪地层,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成员之一,对于陆相地层划分、对比和时代卡定以及古生态重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是发现叶肢介化石最多的国家,目前已发现的叶肢介化石属种占世界总量的六分之一左右,而泥盆纪和石炭纪的叶肢介化石却鲜有发现。 近期国际古昆虫学会(International Palaeoentomological
2019年11月22日,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在云南大学呈贡校区礼贤楼1208会议室举行了学术委员会年会。 学术委员会委员合影 古生物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研究员,南京大学沈树忠院士等15位学术委员会委员参加了此次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均为国际著名古生物地质学家,多数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或中科院百人计划的获得者,一直活跃于国际地质
11月21日晚6:30-9:30,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在礼贤楼二楼会议室举行了研究生开题报告会。实验室全体师生出席了此次会议。6名硕士研究生、3名博士研究生分别就其拟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开题汇报。实验室6位老师作为专家在报告会上对各位同学的汇报做了细致中肯的评审。 开题同学在认真做汇报(一) 开题同学在认真做汇报(二) 9位同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准确的语言阐述了各自的拟研究内容
木化石,是泛指生长在地质历史时期的裸子植物(尤其是松柏类)及被子植物茎干保留在地层中的残体,据成因及形成环境不同,大致分为渗矿化(硅化、钙化、黄铁矿化等)、煤化及丝炭化三大类。中国晚古生代华夏植物群报道了大量裸子植物木化石,且研究工作主要是对芦木、科达、松柏和似银杏等类群木材木质部解剖特征的描述与对比,也涉及到对树皮解剖、叶迹发育、植物生态生理响应、植物昆虫相互作用关系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
木化石,是泛指生长在地质历史时期的裸子植物(尤其是松柏类)及被子植物茎干保留在地层中的残体,据成因及形成环境不同,大致分为渗矿化(硅化、钙化、黄铁矿化等)、煤化及丝炭化三大类。中国晚古生代华夏植物群报道了大量裸子植物木化石,且研究工作主要是对芦木、科达、松柏和似银杏等类群木材木质部解剖特征的描述与对比,也涉及到对树皮解剖、叶迹发育、植物生态生理响应、植物昆虫相互作用关系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
2019年11月11日,应所长冯卓教授邀请,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黄迪颖研究员到访云南大学深时陆地生态研究所,并带来精彩的学术报告《中生代昆虫和动植物的关系》。 冯卓教授为大家介绍来宾 黄迪颖研究员从事演化古生物学,陆相地层学等研究,在澄江动物群、中生代昆虫等方面取得一系类突破性成果,在《Nature》等期刊发表论文240余篇
2018年11月,硕士研究生刘嘉文根据罗哲西等2001年Science上的文章发表了一篇关于吴氏巨颅兽Hadrocodium wui的科普文章《揭开哺乳动物演化的幕帘——吴氏巨颅兽》。文章从皮毛与乳腺的发育、牙齿的发育与演化、中耳骨的演化以及脑容量扩张4个部分介绍了以上特征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演化过程中产生的变化,以及吴氏巨颅兽填补了哺乳动物下颌骨向中耳骨迁移的化石证据空白。文章发表于《生物进化
2018年9月,硕士研究生刘嘉文应《科学》杂志约稿,发表了科普文章《混元兽改写了有袋类动物祖先的历史》。该文介绍了毕顺东等2018年6月发表在Nature的成果:周氏混元兽Ambolestes zhoui将中国袋兽拉回有胎盘类。该文章区分了胎盘类和有袋类的骨骼形态特征,列举了混元兽前臼齿、舌骨器、中耳骨等关键特征,重建了热河生物群哺乳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提出了尚未解决的问题。文章发表于《科学》第
| 共有 344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5 页 当前第 1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