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研究进展 > 正文
研究进展
转人民日报报道:云南大学团队揭示2.5亿年前植被崩溃引发的区域碳—硫循环异常
发布日期:2025-10-28 作者: 来源:

近日,云南大学冯卓研究员团队联合国内外科学家,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2.5亿年前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过程中,区域性植被崩溃对碳硫循环的深远影响,为理解全球生态危机的区域响应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和启示。

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生物灾难事件。传统观点认为,西伯利亚大规模火山喷发是导致全球环境剧变的主因。冯卓团队通过对贵州西部冷清沟剖面钻孔岩芯进行系统分析,发现赤道附近的华夏植物群在灭绝事件中突然崩溃,引发区域性的碳、硫循环紊乱。研究进一步对比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澳大利亚悉尼盆地,发现两地植被崩溃并不同步,相差近60万年,但都引发了当地的碳、硫循环紊乱。

冯卓介绍,这一发现为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的时空异质性提供了有力支持,说明当时陆地生态系统危机并非全球瞬时爆发,而是由区域生态系统相继崩溃并产生“风化反馈”效应逐步放大形成。研究指出,森林系统一旦突破生态阈值,其崩塌可能导致严重且不可逆的影响,这也为当今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危机提供了重要警示。

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首次在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期非海相地层中应用黄铁矿多硫同位素分析技术,突破传统地球化学方法的局限,为揭示环境演变提供了高精度证据。

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陈剑波副研究员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冯卓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南京大学沈树忠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Isabel Montañez教授、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林莽研究员等参与合作。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来源:人民日报